一直潜水

多年潜水号勿扰

【突然诈尸】剑名出处及正误的一点考据

·考据使我快乐。

·多图,流量慎入。

关于剑名的原文出处,网上能直接查到的版本是有问题的。

编剧写的五把剑名是燕支、纯钩、墨阳、干胜、鱼藏。有刻意而为的谐音和改动。

这些剑名最接近的出处,其实应该是《太平御览·卷三百四十四》(中华书局版)。太平御览的其他影印本没有找到,就单看这个好了。网络录入的TXT版本也是根据中华书局版来的,所以没有什么比较意义。


“《广雅》曰:断蛇、鱼肠、纯钩、燕支、蔡偷、属镂、千胜、堂谿、墨阳,并剑名也。”

这句话是《太平御览》转引的《广雅》。但是,如果去看《广雅疏证》的文本,就会发现《太平御览》的文本和《广雅疏证》差别极大,且在《广雅诂林》引证的诸多注释本中,都没有提到《太平御览》中引用的这一版文本,或与这一版文本相近的版本。因为《太平御览》的编书水平并不低,所以不排除《太平御览》作者读到的《广雅》版本早已彻底失传的可能。


“龙渊、太阿、干将、镆䥺、莫门、断蛇、鱼肠、醇均、燕支、蔡伦、属鹿、干队、堂谿、墨阳、钜阙、辟闾,剑也。”

这和上面差别也太大了。没关系,后面还有差别更大的。

对比了一下《广雅诂林》里的文本,和上面《广雅疏证》这版基本是一样的,证明目前流传的《广雅》版本中,这一部分基本没有异文。或许现存的广雅版本就是从一个系统的抄本衍生出来的。(我知道不能这样武断地推断=_=)


以上书目中,《广雅》成书于三国时代,目前网上找不到PDF版(失传倒是没有的),影印本的书也很难找,回头我去学校图书馆翻一翻,暂且不提。《太平御览》成书于宋代。《广雅疏证》是清代训诂学家针对《广雅》的注释本,是广雅注释本中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的一版;对于广雅的部分讹误,直接在原文上做了改动。《广雅诂林》是当代学者对《广雅》的注释整理,对原文也进行了校勘。

关于这两版差别极大的剑名,大概谁会是对的呢?除此之外,还有什么别的版本?《广雅诂林》后面的小字注释里,对这个问题有比较详细的讨论(然而居然也没有提到太平广记的这些版本)。








大抵这五把剑中,鱼肠、燕支、墨阳之名确凿无疑,没有异文。差别相当大的是纯钧和干遂。

纯钧,诸书中分别写作纯钧、纯钩、醇钧、淳均、醇均这五个版本,可能纯钧是原始版本,但也不一定,注释中并没有得出定论。干遂有干队、干隧以及干越这几个版本,队、隧、越都是遂的音讹或形讹,显然属于一个系统,但谁是最对的无法考证。“干”字确凿无疑是正确的,“千”应是“干”在传抄过程中的形讹,至于“胜”是怎么来的,只能问《太平广记》的作者们了。

当然其他的剑名也有很大的出入,比如蔡伦、蔡偷和蔡愉。莫门,或原文中本无此剑名,抄误所致。

另外,这一部分注释还提到了这些剑相关的一些故事。燕支作为剑名,于他书无考。但这个词另外还指红色,比喻鲜血。大概编剧设计剑名的时候也有这方面的寓意。

鱼肠大家都明白,就不提了。墨阳大概是铸剑师的名字。

关于纯钧的描述,出自《越绝书》:“王取纯钧,薛烛闻之,忽如败。有顷,惧如悟。下阶而深惟,简衣而坐望之。手振拂扬,其华捽如芙蓉始出。观其釽,烂如列星之行;观其光,浑浑如水之溢于塘;观其断,岩岩如琐石;观其才,焕焕如冰释。”

而干遂剑也有一段故事,出自《吕氏春秋》:“荆有次非者,得宝剑于干遂,还反涉江,至于中流,有两蛟夹绕其船。次非谓舟人曰:‘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?’船人曰:‘未之见也。’次非攘臂祛衣,拔宝剑曰:‘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。弃剑以全己,余奚爱焉?’于是赴江刺蛟,杀之而复上船。舟中之人皆得活。”

PS:古书流传过程中的抄误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一件事,各个版本的差别有时候非常大,并不仅限于一字一句,甚至也很难判断哪个版本才是正确的。中小学课本上背诵的古文古诗往往都只是最通行的版本,别本其实很多。

评论(2)

热度(117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